盛夏八月,滨海深圳。8月3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大楼内,一场围绕“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专题协商会正在进行,现场气氛热烈。
“深圳要针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总体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紧抓重点发展领域明确工作路径……”
在当天举行的市政协七届十三次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专家们从港航、能源、科创、产业、对外合作、生态文旅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面临的问题,也提出了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如何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40余名委员专家调研献策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6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的目标。而对深圳来说,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新时代国家赋予深圳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是深圳提升城市定位、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新机遇。长期以来,深圳市委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领衔督办政协涉海提案,推动全市海洋工作提质增速。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深圳方案。作为国内首个编制出台这一类型规划的城市,深圳向海发展的路径越发清晰。新一轮的蓝色经济竞争的背景下,深圳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前成效如何?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从今年4月开始,市政协发动140余名委员、专家,历时4个多月调研协商,最终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六大方面46项具体建议。会上,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副主任王富海代表调研组作主旨发言时表示,深圳要实现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必须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基于总体战略目标突出重点,强化聚焦,制定针对性的实施路径和具体工作安排。“深圳要聚焦重点方向率先突破。”王富海认为,深圳应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等涉海产业的优势或特色领域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拓展深圳之外的市场。“同时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另一突破口,深圳要加快推进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渔业种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圳市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认为,深圳具有全球最完整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产业,同时机器人、生物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可以重点利用好我们的陆地产业优势,积极推动陆上高新技术‘下海’,大力培育发展高端海洋装备产业。”樊建平提出,要支持深圳海洋大学和深海科考中心一体化顶层设计的战略决策,并行推进实施,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入涉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海洋装备领域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落户深圳。
在高端海洋装备产业方面,他还建议,设立高端海洋装备研发重大专项,围绕“深水油气开采”“深海采矿”“水合物勘探开发”、“深远海风电”“深远海牧场”等重点领域的高端装备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替代和自主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聂竹青则建议,出台海洋产业专属的《海洋产业总部经济认定方法》,扶持鼓励海洋产业的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助力于深圳海洋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深圳、香港、广州三大世界级港口,相互之间独立发展,缺乏整体上的分工和协作,制约了发展能级、影响力等方面的提升。“因势而动,强化深港穗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海洋竞争。”王富海提出,应该充分发挥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香港的海洋现代服务优势、广州的基础创新和空间资源优势,推动建立湾区海洋产业联盟及常态化合作平台、海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深港穗之间海洋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的有序自由流动与高水平合作,引导三城作为一个整体,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和竞争。盐田区政协常委,盐田国际董事总经理岑启成认为,抢抓“深圳东进”及“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机遇,深港两地要充分利用天然深水航道自然优势和港口物流产业优势,推动在深圳东部和香港的接壤特定区域设立“深港合作国际物流枢纽示范区”,实现两地体制机制衔接、要素互联互通、产业体系共商共建共享。抢抓海洋能源产业“风口”
助力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低碳转型
当前,深圳海洋经济发展规模偏低,未来海洋能源产业具备较大增长空间。发展海洋能源产业,深圳的优势在哪里?在市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看来,“深圳海洋能源产业发展要素比较齐备,投资、装备制造、研发都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科研院所。”基于调研情况,他认为,“立足深圳、面向海洋,搭平台、聚要素、重创新、强转化,合力打造全新活力的深圳海洋能源产业体系,是我市加速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高立刚建议,将海上移动电源技术示范项目和产业化应用列入市海洋产业予以大力支持;以及利用华为、中兴、中广核工程科技等深圳海洋电子业相关企业能力,打造深圳海上风电智慧运维产业链。
就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低碳转型方面,高立刚提出,要利用深圳海洋能源技术,加快实施绿色航运工程,加大绿氢、绿氨、甲醇等新型船舶动力技术研发及成套应用,和港口岸电、甲醇/LNG等绿色清洁燃料替代基础设施建设。对海洋产业和涉海企业加大金融支持
打造“深蓝金融样板”
围绕“深圳发展蓝色金融”这一主题,市政协委员武涛作会议发言。在他看来,目前深圳已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蓝色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但仍面临一些难题亟待破解,需加大对海洋产业和涉海企业的金融支持,打造更加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深蓝金融样板”。他建议,加快海洋产权市场建设进程,进一步优化海洋资源交易规则制度,建立健全海域等海洋资源“设权-管理-登记”管理体系,继续推进海洋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并嵌入金融机构服务,构建海洋资源政府及行业指导定价,并创新开展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业务。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让深圳“桅杆如林、游客如云”
随着会上的气氛愈发热烈,委员专家们纷纷打开话匣子,积极地探讨形势、剖析问题、提出建议,发出了最真实的声音。市政协委员高洁认为,向海而生的深圳,有帆船帆板、邮轮游艇、海岛度假等方面的资源潜力,要打好“设计开发+品牌营销”的组合拳,深圳也能“桅杆如林、游客如云”。高洁建议,要完善太子湾母港建设,综合设计周边海洋文化生活圈,支持邮轮公司开发更多航线,推动邮轮免税政策创新出台,在大鹏新区规划建设邮轮母港,探索与香港建设邮轮组合母港。“建议尽早建设游艇专用口岸,优化出入境审批流程,打造国际游艇自由港,以此带动新能源船艇制造和维修、海上旅游站点互通、滨海商圈配套等产业链升级发展。”高洁说道。高洁还提出,深圳应加大水上运动的品牌营销,继续擦亮和推广“中国杯”帆船赛这张名片和招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国际水上赛事,展示深圳青春活力的城市形象。
记者观察
8月3日,在深圳市政协召开了关于“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专题协商会议,市领导、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规划师等齐聚一堂,各抒己见。46项涉及六大方面的具体建议、55篇书面发言材料、将近150分钟的会程,这场专题协商会“干货满满”。其中,“科创”、“合作”是众人发言的高频词。
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100亿元,涉海企业增至近3万家。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下一步如何发力?
会上,委员、专家们均有共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城市”的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都非常明显,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带核心区域,便于与国内外重要港口和海上航线相连;同时深圳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但对标全球著名海洋城市,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起步晚、经验少、方式有限、参与度低,在国际与国内均未取得重要话语权……
眼下,驶入向海图强快车道的深圳,还需要在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港口和航运体系、推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继续下工夫。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专题协商会是市委主要领导领衔督办提案的办理推进会。在协商会现场,市委主要领导及参会的各位市级领导同志认真聆听各位政协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对大家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市有关方面把委员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条建议,当成一份作业、一份考卷,以最快的速度研究落实,一道题一道题地完成作业交上答卷。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圳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诚意、决心和行动力,正以高效、务实的态度,一步步将蓝图变为现实。